《史记》中对我国古代科技史的记载
作者: 公盾  日期:2016-12-05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天文历法 淳于意 汉武帝时代 士不遇赋 医药卫生 太史令 扁鹊仓公列传 科技史 壶遂 太史公 
描述:
《天工开物》是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的科技全书
作者: 宗德生    日期:2016-12-05 来源 :农业考古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粮食生产 十七世纪 《天工开物》 李约瑟 世界农业 宋应星 科技史 生产技术 古代农业 水稻产区 
描述:
《水经注》中记载的农田
作者: 陈桥驿  日期:2016-12-05 来源 :中国农史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郦注 军事需要 面表 大概情况 《水经注》 西邸 会稽 古代农业 北堂书钞 车箱渠 
描述:
《水经注》中记载的农田
作者: 陈桥驿  日期:2016-12-05 来源 :中国农史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郦注 军事需要 面表 大概情况 《水经注》 西邸 会稽 古代农业 北堂书钞 车箱渠 
描述:
《水经注》中记载的农田
作者: 陈桥驿  日期:2016-12-05 来源 :中国农史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郦注 军事需要 面表 大概情况 《水经注》 西邸 会稽 古代农业 北堂书钞 车箱渠 
描述:
《氾胜之书》中的虫害防治技术探析
作者: 陈超    日期:2016-12-05 来源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汜胜之书 虫害防治 植物保护学 
描述:
《管子》与农业
作者: 周昕    日期:2016-12-05 来源 :管子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国轨 都匠 水利科学技术 地员 《管子》 灌溉工程 农业现代化 恶金 水利工程技术 古代农业 
描述:
《诗经》中的物候描写研究
作者: 刘赪秀  日期:2012-06-01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作用 诗经 文化根源 物候 分类 
描述:目前学术界从整体上全面分析《诗经》中物候描写的特点和价值的学术成果甚少,故本文意在对《诗经》中的物候描写做一个尽可能系统的研究,以期得出客观全面的结论。本文采用了文本细读的方法,详细考辨,依托福建师大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和网络数据库,收集掌握了本选题资料,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本文的写作。《诗经》中的物候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物候和其他物候。农事诗中的物候描写有预示农时的作用,也体现了人们对时间的直观把握,并隐藏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婚恋诗中的物候描写或告知了恋爱婚礼的时间,或展示了优美的环境,或渲染了和乐融融的气氛,或起了比拟、象征的作用;战事诗中的物候描写表明了时间的流逝,体现了征夫服役的时间之久,也使内心敏感的征夫思妇感时物而神伤。农事诗中物候描写的文化根源是周人和谐的自然生态观及农业社会的务实心理;婚恋诗中物候描写的文化根源是农耕社会中形成的季节性婚恋习俗;战事诗中物候描写的文化根源是农业文化和农业生活方式影响下周人强烈的恋乡怀归心理。
三国屯田-农田水利中的经济地理
作者: 曾建忠    日期:2016-12-05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水利工程 屯田制 经济地理 农田灌溉 
描述:
不同耕作措施对麦—豆轮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作者: 毕冬梅  日期:2009-06-01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碳素有效率 耕作措施 碳库管理指数 土壤有机碳库 轮作 
描述: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定西旱农综合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对麦-豆轮作次序下不同耕作措施间的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以及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土壤碳素利用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在各个序列中变化。 本试验设4个处理,即T:传统耕作;NT:免耕不覆盖;TS:传统耕作结合秸秆还田;NTS:免耕秸秆覆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两种轮作次序下,NT和NTS处理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传统耕作T,其中NTS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贡献最大,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和累积。在0~30cm土层中,春小麦地(P-W-P序列)的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NTS>NT>TS>T,与T处理相比,TS处理有机碳含量提高了4.14%,NT处理有机碳含量提高了5.22%,NTS处理有机碳含量提高了7.45%;豌豆地(W-P-W序列)中有机碳的含量表现为TS>NTS>NT>T,与T处理相比,TS处理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4.65%,NT处理有机碳含量提高了7.98%,NTS处理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2.53%。 (2)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层次,并且随着土层的增加而递减。春小麦地(P-W-P序列)的有机碳在0~5cm和5~10cm土层中含量依此为NTS>NT>TS>T,在10~30cm为NTS>TS>NT>T;与小麦地不同,豌豆地(W-P-W序列)中有机碳的含量在0~5cm土层中表现为NTS>TS>NT>T,在5~10cm和10-30cm土层中表现为TS>NTS>NT>T。两种作物在0~5cm土层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是NTS处理的最高。 (3)不同耕作处理下的土壤易氧化碳、土壤微生物量碳以及水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土壤活性有机碳较大程度上依赖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易氧化碳与微生物量碳之间虽然表述与测定方法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土壤中活性较高部分的有机碳含量,反映了有机碳的有效性。 (4)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提高土壤碳素有效率。两种轮作次序下,土壤碳素有效率均表现为AAC>ABC>ACC。和T处理相比,其他3个耕作措施的土壤碳素有效率均比传统耕作提高,其中NTS处理下的土壤碳素有效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说明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和土壤有机质的累积的贡献最大。 (5)两种轮作次序下,保护性耕作处理下碳库各项管理指数均高于传统耕作处理,同时土壤碳库各项指数对表层的影响比较大。春小麦地(P-W-P序列)在0~30cm土层中CPMI总体趋势表现为NTS>NT>TS>T,与对照T相比,TS、NT、NTS处理的CPMI分别提高了16.58%和18.22%和43.72%,其中NTS处理碳库管理指数变化明显高于其它处理。豌豆地(W-P-W序列)在0~30cm土层中CPMI总体趋势表现为NTS>TS>NT>T,与对照T相比,TS、NT、NTS处理的CPMI分别提高了29.24%和14.40%和47.49%,保护性耕作处理下的A、AI、CPI和CPMI均显著大于传统耕作处理T。总体而言秸秆覆盖的贡献大于耕作措施,秸秆覆盖是碳库管理指数提高的直接原因。 本研究结果说明,轮作结合保护性耕作有效地降低了传统种植制度对土壤有机碳的衰减效应,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对调节土壤养分流有很大影响,对土壤耕作措施的反映很明显。其中NTS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
< 1 2 3 ... 48 49 50
Rss订阅